工业企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策划(参考)

2022-04-29 0 923

   1、应急救援预案的定义

  应急预案又称应急计划,是针对可能的重大事故(件)或灾害,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它是在辩识和评估潜在的重大危险、事故类别、发生的可能性及发生过程、事故后果及影响严重程度的基础上,对应急机构与职责、人员、技术、装备、设施(备)、物资、救援行动及指挥与协调等方面预先做出的具体安排。

  2、应急救援预案的核心要素

  1) 方针与原则:它是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的纲领;2) 应急策划:包括危险分析、资源分析以及法律法规要求等;3) 应急准备:指基于应急策划的结果,明确所需的应急组织及其职责权限、应急队伍的建设和人员培训、应急物资的准备、预案的演习、公众的应急知识培训、签订互助协议等;4) 应急响应:包括接警与通知、指挥与控制、警报与紧急公告、通讯、事态监测与评估、警戒与治安、人群疏散与安置、医疗与卫生、公共关系、应急人员安全、消防与抢险、泄漏物控制;5) 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对预案的制定、修改、更新、批准和发布作出明确的管理规定,并保证定期或在应急演习、应急救援后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针对实际情况的变化以及预案中所暴露出的缺陷,不断地更新、完善和改进应急预案文件体系。

  3、应急救援预案的法律法规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xx省安全生产条例》、《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

  4、编制的准备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依据行业特点,体现针对性、专业性,其制定程序主要包括编制的准备、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价、预案编制、预案的演习和修订、审核实施。另外,企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并入地方政府编制的区域性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体系中,以有助于增进企业和地方政府的相互了解,也确保了企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作为区域性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紧急情况下实施。

  4.1 成立预案编制小组

  企业应组织安全、环保、生产、设备、医护等相关部门的技术人员组成编制小组。

  4.2 相关资料收集

  包括适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企业基础资料,企业的危险源普查,企业事故档案,国内外同类企业的事故资料,相关企业的应急预案。

  4.3 企业应急资源

  在紧急情况下,企业所具有的包括人力、设备和供应等方面的应急资源,如全职和兼职的应急人员、消防供水系统、个体防护设备、毒物检测设备、医疗救生设备、交通设备、通讯设备等。

  4.4 环境及社会应急资源

  当地的气象、地理、环境、周边人口分布情况以及当地可动用的社会应急资源。

  5 危险及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

  危险及有害辨识和风险评价是企业编制事故应急预案的关键和主要依据。

  5.1 危害辨识的主要内容

  企业在危害辨识过程中,应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原则,对以下方面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

  (1)厂址及环境条件

  从厂址的地形、自然灾害、周围环境、气象条件、交通运输、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

  (2)厂区平面布置总图

  应辨识与分析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布置;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工艺流程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运输线路及码头:应考虑厂区道路、厂区铁路、危险品装卸区、厂区码头等。

  (3)建(构)筑物应辨识和分析

  建(构)筑物的结构、防火、防爆、朝向、采光、运输(操作、安全、检修)通道、开门,以及生产辅助设施。

  (4)生产工艺过程应辨识和分析

  物料(毒性、腐蚀性、燃爆性)的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和控制条件以及事故及失控状态。

  (5)生产设备及装置主要包括电气设备、机械设备、化学设备及装置、特殊单体设备及装置(如锅炉、油库等)、有毒有害作业部位及劳动安全与作业环境等。

  5.2 重大危险及有害因素的辨识

  重大危险源定义: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危险物质: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毒性特性,使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

  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临界量: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按照国家安监局《关于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办[2003]159号),重大危险源分为12类,分别为:贮罐区(贮罐)、库区(库)、生产场所、危险房屋、压力管道、放射性同位素与放射线装置、煤矿(井工开采)、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露天矿(含采石场)、尾矿库等。

  企业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存在着多种事故危险(如发生火灾、爆炸、触电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车辆伤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淹溺、中毒窒息、灼烫事故等)。在各种危险因素中,应分析其防范的重点。并查找出重点危险事故及重点危险区域及部位,企业应按规定对重大危险源登记建立运行档案,填写《重大危险源申报表》报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至少每半年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一次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措施的实施情况),同时应进行定期检测、检验;定期进行安全评价;定期检查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状态,对有必要实行实时监控的,必须落实实时监控措施;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6、企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6.1 厂区的基本情况

  包括企业的概况、企业规模、企业的地址、经济性质、从业人数、隶属关系、主要产品、产量;主要的危险因素及危险区域;涉及到的化学危险物品的品名及正常储量;厂区占地面积、周边纵向、横向距离;距厂围墙外500m、1000m范围内的居民区情况;气象状况。

  6.2  应急救援启动程序

  6.3 指挥机构、职责及分工

  成立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由总经理、有关负责生产的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及生产、安全、设备、保卫、卫生、环保等部门领导组成,下设应急救援办公室,日常工作由安全部门管理。发生重大事故时,以指挥领导小组为基础,立即成立企业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总经理任总指挥,有关负责生产的副总经理或总工程师任副总指挥,负责全厂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指挥部可设在生产调度室。在编制“预案”时应明确若总经理、有关负责生产的副总经理和总工程师不在电厂时,由安全部门或其他部门负责人为临时总指挥,全权负责应急救援工作。指挥机构职责:指挥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预案”的制定、修订;组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组织实施和演练;检查督促做好重大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在发生重大事故时,由指挥部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号;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向上级汇报和向友邻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指挥部人员分工:总指挥组织指挥全厂的应急救援;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安全负责人协助总指挥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事故处置工作;保卫负责人负责灭火、警戒、治安保卫、疏散、道路管制工作;生产及设备负责人(或总值长)负责事故处置时生产系统、开停车调度工作;事故现场通讯联络和对外联系;协助总指挥负责工程抢险抢修工作的现场指挥;后勤及医护负责人负责抢救受伤、中毒人员的生活必需品供应,负责抢险救援物资的供应和运输工作,负责现场医疗救护指挥及中毒、受伤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转院工作;环保负责人负责事故现场及有害物质扩散区域内的洗消、监测工作;必要时代表指挥部对外发布有关信息。

  6.4 危险目标确定及潜在危险性评估

  危险目标的确定:根据企业重大危险事故可能引起的后果,确定应急救援危险目标,可按危险性的大小依次排为1号目标、2号目标……等。潜在危险性的评估:对每个已确定的危险目标要做出潜在危险性的评估。即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可能对周围环境带来的危害及范围。预测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途径

  6.5 救援队伍及其职责

  根据实际需要,应建立各种不脱产的专业救援队伍,包括抢险抢修队、医疗救护队、义务消防队、通讯保障队、治安队等。专业救援队伍是事故应急救援的骨干力量,担负各类重大事故的处置任务。企业的职工医院应承担伤员的现场和院内抢救治疗任务。

  6.6 应急救援设备器材的储备及经费保障的规定

  为保证应急救援工作及时有效,事先必须配备装备器材,并对信号做出规定。企业必须针对危险目标并根据需要,将抢险抢修、个体防护、医疗救援、通讯联络等装备器材配备齐全。平时要专人维护、保管、检验,确保器材始终处于完好状态,保证能有效使用。对各种通讯工具、警报及事故信号,平时必须做出明确规定;报警方法、联络号码和信号使用规定要置于明显位置,使每位值班人员熟练掌握。

  企业必须保障事故应急救援所需的经费,确保应急救援的顺利及时进行,以尽量减少事故损失。

  6.7 制订预防事故措施

  对已确定的危险目标,根据其可能导致事故的途径,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避免事故发生。各种预防措施必须建立责任制,落实到部门(单位)和个人。同时还应制订在一旦发生重大火灾、爆炸等事故时,尽力降低危害程度的措施。

  6.8 事故应急处置方案(紧急处置措施方案)

  根据危险目标模拟事故状态,制定出各种事故状态下的应急处置方案,如火灾、爆炸、中毒等,包括通讯联络、抢险抢救、医疗救护、伤员转送、人员疏散、生产系统指挥、上报联系、救援行动方案等。处理程序:指挥部应制订事故处理程序图,一旦发生重大事故时,第一步先做什么,第二步应做什么,第三步再做什么,都有明确规定。做到临危不惧,正确指挥。重大事故发生时,各有关部门应立即处于紧急状态,在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根据对危险目标潜在危险的评估,按处置方案有条不紊地处理和控制事故,既不要惊慌失措,也不要麻痹大意,尽量把事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6.9 应急行动报警

  发现灾情后,应立即向生产总调度值班室、电话总机或消防队报警,要求提供准确、简明的事故现场信息,并提供报警人的联系方式。接警和通达:总调度或消防队值班室接到报警后,应首先报告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事故类型如火灾、爆炸、泄漏(暂态、连续)。领导小组全面启动事故处理程序,通知各专业队火速赶赴现场,实施应急救援行动。然后向上级应急指挥部门报告,根据事故的级别判断是否需要启动区域级应急救援预案。

  6.10 警戒与治安

  为保障现场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在事故现场周围建立警戒区域,实行管制,维护现场治安秩序,其目的是要防止与救援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保障救援队伍、物质运输和人群疏散等的交通畅通,并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伤亡。

  6.11 紧急安全疏散

  在发生重大事故,可能对厂区内外人群安全构成威胁时,必须在指挥部统一指挥下,对与事故应急救援无关的人员进行紧急疏散。对可能威胁到厂外居民(包括友邻单位人员)安全时,指挥部应立即和地方有关部门联系,引导居民迅速撤离到安全地点。

  6.12 工程抢险抢修

  有效的工程抢险是控制事故、消灭事故的关键。抢险人员应根据事先拟定的方案,在做好个体防护的基础上,以最快的速度及时排险,消灭事故。

  6.13 现场医疗救护

  及时有效的现场医疗救护是减少伤亡的重要一环。车间应建立抢救小组。一旦发生事故出现伤员,首先要做好自救互救;在医院和厂内卫生所抢救室应有抢救程序图,每一位医务人员都应熟练掌握每一步抢救措施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6.14 社会支援

  企业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单位抢险抢救力量不足或有可能危及社会安全时,指挥部必须立即向上级和友邻单位通报,必要时请求社会力量援助。社会援助队伍进入厂区时,指挥部应责成专人联络、引导并告之安全注意事项。

  6.15  应急人员安全

  重大事故尤其是涉及危险物质的重大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危险性极大,必须对应急人员自身的安全问题进行周密的考虑,包括安全预防措施、个体防护设备、现场安全检测等,明确紧急撤离应急人员的条件和程序,保证应急人员免受事故的伤害。

  6.16  公共关系

  重大事故发生后,不可避免地回引起新闻媒体和公众的关注。应将有关事故的信息、影响、救援工作的进展等情况及时向媒体和公众公布,以消除公众的恐慌心理,避免公众的猜疑和不满。应保证事故和救援信息的统一发布,避免信息的不一致。同时,还应处理好公众的有关咨询,接待和安抚受害者家属。

  7、预案演习和修订

  预案的编制必须经过一个持续改进,并不断完善的过程。由于经验、技术和理论等方面的限制,在实施过程中往往会有意外情况发生,因此,应定期进行预案内容的培训,并有针对性地定期组织模拟演习,检验和完善预案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对预案进行检查、修订和完善。

  8、审核实施

  修订后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以企业正式文件发布实施。

  9、应急预案的编制要求

  (1)每一潜在事故都有要编制应急预案。

  (2)先描述潜在事故的具体状况,确定控制的目标;再按:“应急组织及

  相应职责、应急物资的具体要求(数量、存放地点、质量要求、功能要求)、消防设备、应急救援设备、安全隔离装置的布置、外部信息联络的方式及电话(含有关消防、政府主管部门、直接相关方、周边社区、医院等)、内部通报的方式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具体的应急措施和步骤、人员或财产的抢救方案、安全通道和平面布置图、可能的连带事故或环境影响相关配套预防方案等”内容针对组织的具体情况和不同的紧急情况编写;应急措施和步骤应容易记忆,可操作。

  (3)如可行,最好附具体的急救图示。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所有版权受控文件在详情页均有明确标识,购买后您可以自行编辑使用,但请勿私下传播,请勿在任意公开平台渠道发布,请勿直接出售以此盈利或用于其他商业活动。一经发现,永不交易,并保留法律追究的权利。

安全管理网 应急预案 工业企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策划(参考) https://safe.zhufuyudaquan.cn/11921.html

相关文章

评论
暂无评论